返回

一,争国本和议大礼争出来的荒唐 冲冠一怒为红颜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在明朝的最后几位皇帝中,末代皇帝崇祯确实是一位严于律己、励精图治的皇帝(1),其操劳国事之勤奋程度,在中国历史上堪与之比肩者,真是寥寥无几。虽然如此,可大明朝到底还是在他的手上亡掉了。

崇祯帝的哥哥——天启帝熹宗朱由校,我们可以肯定他是位心灵手巧的皇帝,甚至可能是位小发明家。但从他身为一位国家统治者的角度看,他则十分不幸地对治理国家完全没有兴趣,而是更热衷于木工手艺的提高,去做一个出色的木匠。因此所有的国家事务,他基本都交给了自己十分宠信的宦官们,譬如魏忠贤这样的人去办理。

崇祯和天启两兄弟的爷爷,则是明朝的第十四代皇帝、赫赫有名的荒唐皇帝万历,也就是明神宗朱翊均;他们的父亲,是那位一人身涉“争国本”事件和“明宫三大案”的老太子、短命皇帝——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生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八月,为万历帝恭妃王氏所生,因当时中宫王皇后无子嗣,所以他是正牌的皇长子,也是理所当然的太子人选。然而,最得万历宠爱的郑贵妃却在万历十四年生下了朱常洵,万历从此便有意改立朱常洵为太子,所以导致朱常洛迟迟不能被立为太子。

万历有意改立太子的传闻一出,顿时朝野舆论一片哗然。

户科给事中姜应麟首先发难,要求万历“册立元嗣为东宫,以定天下之本”(2),结果被贬为广昌典史,因此事随后被贬的还有吏部员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孙如法。此后,六部和首辅等无数大臣多次奏请立常洛为太子,但绝大多数官员都被神宗以各种罪名贬斥。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年正月,万历帝加快了改立进程,下手诏给大学士王锡爵,要将皇长子常洛、皇三子常洵和皇五子常浩一并封王,以后再择其中善者为太子。王锡爵既怕得罪神宗,又怕被朝臣攻讦,于是耍了个滑头,上疏请三王并封,并由皇后抚育长子,如此长子就成了嫡子,试图以此两面不得罪。然而神宗只以前谕示朝臣,继续准备行三王并封之礼,顿时朝中大臣又一次大哗。

因为王锡爵这么说,就等于在明指朱常洛还需要补办手续,也就是质疑了朱常洛做太子的合法性,因此大臣们纷纷指责王锡爵阿谀顺上,王锡爵无奈自劾请辞,而神宗也迫于众议收回了前命。

这件立储之事,前后纷争凡十五年之久,至万历二十九(公元1601年)年十月,在孝定李太后的干预下,虚龄已二十的朱常洛才终于被立为太子,但万历同时也封了常洵为福王、常浩为瑞王、常润为惠王、常瀛为桂王。此后,福王又不赴封国长期逗留京师,于是大臣们又纷纷开始上书要求其按祖制离京赴封地居住,这其中以大学士叶向高、礼部右侍郎孙慎行争执得最为强项。

这一拖又是十几年,到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三月,在朝臣们的压力下,福王终于之封国。

此次立储风波,最终以朝臣们表面上大获全胜而暂时告一段落。

这场政治纷争,由于牵涉到未来的皇帝人选——太子,即所谓的“天下之本”和“立国之本”,因此又被称为“争国本”。在这场皇帝、后宫和大臣之间的对抗中,明廷的朝臣们集体表现出了大约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们最后的一次风骨。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