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阮、马公案及明季东林党人之失(五) 冲冠一怒为红颜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此起公案,顾诚先生认为纯属一群风流公子哥之间争风吃醋所致:

阮大铖政治上失意,借寓南京编演新戏,交结朋友,声歌自娱,这在当时的留都也是极平常的事。不料,顾杲、吴应箕、陈贞慧这批公子哥儿看得老大不顺眼,心想秦淮歌妓、莺歌燕舞乃我辈专利,阮胡子来凑什么热闹。崇祯十一年(1638)八月,他们写了一篇《留都防乱公揭》广泛征集签名,对阮大铖鸣鼓而攻之,文中充满了危言耸听的不实之词。阮大铖挂名“钦定逆案”,有口难辩,一败涂地;陈贞慧等人自以为痛打落水狗,功德无量(24)。

这一事件的起因,此案主事人之一的陈贞慧,在其《书事七则》中有一章《防乱公揭本末》记叙颇周,其曰:

崇祯十一年戊寅,吴次尾(吴应箕)有《留都防乱》一揭,公讨阮大铖。大铖以党崔、魏案论城旦,罪暴于天下。其时气魄尚能奔走四方士,南中当事多与游,实上下其手,阴持其恫喝焉。次尾愤其附逆也,而呜驺坐舆,偃蹇如故;士大夫繾绻,争寄腹心,良心道丧。一日言于顾子方(顾杲),子方曰:“杲也不惜斧锧,为南都除此大憝。”两人先后过余,言所以。余曰:“铖罪无籍,士大夫与交通者,虽未尽不肖,特未有逆案二字提醒之,使一点破,如赘瘫粪溷,争思决之为快,未必于人心无补。”次尾灯下随削一稿,子方毅然首倡。

以此观之,则顾老之言诚为是。

阮大铖“借寓南京编演新戏,交结朋友,声歌自娱”,交往者虽不乏当朝名士,然亦全凭一己才气之佳,方入张岱、文震亨等人之法眼,包括史可法、范景文等人,也均是以诗会友之来往。即便在其所创作的戏曲之中,也毫无陈贞慧、吴应箕等人所说的“恫喝”嚣张之意,反是借此连连讨饶不已,陈寅恪谓其“至所著诸剧本中,《燕子笺》、《春灯谜》二曲,尤推佳作。其痛陈错认之意,情辞可悯”,此诚为实情,于此可见其人并无跋扈之迹。

其实陈贞慧说得很清楚,四公子和吴应箕等人看不惯的,不是其他什么,乃是因阮大胡子区区一个带罪被废了多年的安徽乡下佬,跑到南京不老老实实安分守己地在家呆着,却四处交游,其所作词曲畅行于各种通宵达旦之歌茵舞席上,还竟然非此不欢;而“流传演唱,与东嘉、中朗、汉卿、白、马并行”,又得“识者推重,谓……实得词家正宗嫡派”,阮家戏班更是冠绝当时,号称金陵第一;兼且其门庭若市,“南中当事多与游,……呜驺坐舆,偃蹇如故;士大夫繾绻,争寄腹心”,风头之健一时无双。

这叫他们这些常年混迹于秦淮河上的大才子们颜面何存,又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所以他们不爽了。

说白了,便是因阮大铖才气太高、人气太旺、风头太健之故。

在陈贞慧等人发动之前,风声已经漏出去了。因为他们是搞的大串联,人多口杂,走漏风声是难免的。

阮大铖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况且他也不是什么强龙,只不过是条搁浅的小水蛇;而要对付他的这群人也不是蛇,乃是人中龙凤贵公子,其中没几个是他能惹得起的。

所以他先去求侯方域,也就是《桃花扇》里的主角侯朝宗,因为他和侯方域的父亲侯恂有旧,侯方域算是故人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