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9章 聪明人不会少 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第219章聪明人不会少

蔡邕觉得董卓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

甚至是狂妄的撒盐。

不过董卓却没在乎蔡邕的情绪。

先前在讨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本蒙学读物后,董卓忽然想起来,蔡邕领了一群人在洛阳刻了许多石碑。

这些石碑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刻成后立于当时的洛阳城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所在地。

所有的石碑加起来有四十六块,每块三米多高、一米多宽,一共刻了八年。

董卓想起这些石碑,到不是因为他觉得石碑上的东西有多难得,毕竟他也不是一个儒者。

他之所以会想到这些石碑,是因为石碑刻成后,“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石碑刻成之后,看的人很多,这个也不重要,重要是有“摹写者”。

所谓摹写者,就是去拓印的人。

用纸紧紧覆盖在作品上,用黑色或彩色材料拓印的人。

想到这里,董卓不由想到,这不是类似于雕版印刷嘛!正因此董卓这才又将蔡邕、杨彪二人喊了回来。

“伯喈、文先,方才本相忽然有个想法,且说与你们听听。”

“至蔡侯造纸以来,如今已过去有百余年时间,但我大汉朝用纸的还不是特别多,大多用竹简、绢帛。”

“先前在伯喈家中发现了宣纸,本相特地命人去寻了那造纸之人,而后又命宫中匠作继续改进纸张。”

“方才想起当年你在洛阳刻的那些个石碑,据说观者如堵,其中不乏临摹者。”

“本相的想法是,若是用木板将字反刻其上,在将纸印上去,这样以来要比抄书要快上许多,而且纸张轻便便于携带,适合大规模推广开来。”

董卓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此言一出,杨彪脸色出现了一瞬间的阴沉,那丝阴戾一闪及逝,但还是被董卓察觉到了。

而在下首的蔡邕听了董卓的话,不自觉的瞟了杨彪一眼。

董卓心中暗恨道,果不其然。

这群老家伙其实心中早就知道可以这么干,但自己没想到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提醒自己。

现在想想,那些个士子都知道用纸去石碑上拓印,难道聪明如杨彪、蔡邕者他们不会想到?

但是他们想到了,却没有想着去大规模拓印成书,这又是为何?

因为他们出不起这个钱?

做不起这个雕版?!

不。

都不是。

只是因为如今这世道能够有学问的都是上层人士,而这些人都是一层一层的关系户,普通人是没有机会接触到的。

当然,这其中更重要的是,这群上层人士不想让普通人接触到。

他们形成了一定形势的垄断。

对知识的垄断。

怎么垄断效果最好?最简单的就是让你无书可读。

如果书多了,读书的人多了,那么这种垄断就会被打破,固有的既得利益者便会丢掉一部分利益。

能够学习,已经开始学习的人自然是同一个圈子里面的人,这些人当然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